智能视觉物联网(Smart Visual Internet of Things,SVIOT)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药理传 感器、声音传感器、图像视频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智能视觉物联网”涉及物联网的视觉感知部分,利用各类图像获取传感器,包括监控摄像机、手机、数码相机,获取人、车、物图像或视频,并采用智能分析技术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为后续利用提供支撑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建设“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在无锡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协议,重点开展先进传感器及模块、通信系统及器件、光通信器件及模块、无线信息系统及网络等技术研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组织下,2010年4月首次提出视觉物联网标签系统,2010年7月以“智能视觉物联网及其公共安全应用”创意参加“2010中国物联网创意和应用设计大赛“,并获奖。该大赛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导下,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上海市物联网中心和《计算机世界》报社共同承办的,旨在响应国家“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促进重点产业振兴”的政策号召。
智能视觉物联网与基于RFID等其他传感器的物联网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对视觉标签的支撑,它包含视觉传感器+传输+智能分析三个部分。其主要特点是:
(1)视觉信息获取与传输 - 智能视觉物联网利用大量固定或移动的图像视频设备作为结点,采集环境中物体、目标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网络为介质传输。
(2)智能视觉标签系统 - 智能视觉物联网对视觉感知范围的人、车或其他物件、对目标标签物体的身份及其实时状态进行智能分析,对其进行“贴标签”处理,并辅以标签属性包括名称、ID、属性、地点等。

(3)智能视觉信息挖掘 - 对视觉传感网所覆盖大范围中的目标标签进行关联,识别挖掘各类目标的运动轨迹,并分析其行为。与智能视觉标签系统联合构造一体化是能视觉物联网平台,使传感器和智能信息处理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进行协同信息理解。
智能视觉物联网它是未来物联网中重要组成部分,对视觉感知范围内的人、车或其他物件等目标赋以“身份”标签并识别目标的实际“身份”,并利用网络化特点对大范围中的目标标签进行关联,有效地分析目标标签物体的实时状态,感知各类异常事件,就异常事件的发生向相关受体提出自动警示。

其典型应用包括面向公共安全的物联网“三网合一”人脸识别系统平台(针对“人”类型的视觉标签),其中“三网合一”融合电信、互联、视频网,它支持移动终 端、固定终端、视频终端的视觉或图像设备,反恐身份识别,电子商务,身份管理。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针对“车”类型的视觉标签)包括:车辆规 章管理,等。未来发展的更高境界是智能视觉物联网综合应用系统平台。

参考文献:
[1]“智能视觉物联网及其公共安全应用”,智能网创意大赛作品,2010年7月。
[2]“视觉标签,贴上就跑不掉”,2010年8月。
[3]“李子青:视觉标签系统,基于三网融合的物联网创新”,2010年8月。
[4]“视觉标签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2010年8月。
[5] 智能视觉物联网-百度文库。
[6] 智能视觉物联网-百度百科。
[7]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8] 物联网-百度百科。
[9] 图像视频模式识别技术。
[10] 物联网视觉标签系统。
[11] 2010中国物联网创意和应用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
[12] 三网融合。

|